首页

搜索

第四十二章 国与家 (第1/2页)

生姜这东西,就他妈的很神奇!在红烧肉里,它是你以为的大块瘦肉。

在黄焖牛腩里,它是你以为的大块牛肉。

它总能以一种最完美的姿态藏在一道菜里,而且还让你无法发觉。当你发觉的时候,玩玩是这块生姜只剩下一半的时候。

它的另一半已经在你嘴里了。

虽然生姜是那么想要融入一道菜变成人们最喜欢的东西。

但是人们却总是嫌弃它。

就像是现在这样,老大一脸苦涩的夹着一大块生姜的和张祥祈求道:“我能换一块吗?”

张祥用三钱的酒杯喝了一口小酒后眯着眼笑了一声:“刚刚看你夹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块姜,但我没说,你知道为什么吗?”

“爹你坑我!”老大都快哭了。

“嘿。那还不是因为你太贪心了。这块姜看着像一块肉又大块,你就一筷子夹起来了。”

张祥哼了一声:“你的弟弟们都没那么贪心。你这次就吃姜吧。当个教训。”

老大憋着嘴:“哦。”

毕竟十四岁的大孩子了,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耍无赖。

而且老爹说的也对,如果不是自己太贪心,想要来一口最大块的鸡肉,自己也不会夹到姜。

老大只能默默吃姜了。在1950年,葱姜蒜也算是盘子里的菜。除非那些有钱人家,一般人家姜和蒜都是当一种菜吃的,可不会剩下。

桂花蒸了七碗米饭,其中六碗是用五成高粱和五成大米混合一起做的高粱米饭。

只有一碗是纯的大白米饭。纯的这碗大白米饭是给张祥准备的。因为他是家里的壮劳力,一家老少都指着他养活。

他吃的就是家里最好的。就像是他用来下酒的炒鸡杂,虽然孩子们也眼馋是什么味道的,但是没人会伸筷子。

那是老爹下酒用的。兄弟五个有顺序的一人夹一块鸡肉吃,等大家都吃完了再夹下一块。

饭桌上没有了争抢,气氛和谐多了。

“这鸡肉真好吃!”“爸,我们能常吃这鸡肉吗?”

“我明天要去学校和同学说我今天吃鸡肉了!”孩子们总是童言无忌的。

张祥看着孩子们这样承欢膝下,自己偶尔买得起酒,买得起肉。家里人不挨饿。

这就是自己最向往的生活。

不过他看着今天老大在吃了两块肉之后,兴致就不高了。

他有些好奇的问道:“老大,你是怎么回事?往日里就你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今天怎么不说话了?”

老大张福今年已经十四岁了,现在是高小的最后一年。

是个会读书的材料,张祥打算让他继续去读初中。要能读到高中那就好了,那就是张家祖坟冒青烟出了个秀才了。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了。”几个弟弟都投来羡慕的眼神,现在这年头看电影可是一件稀罕事,不是所有人都看过的。

张祥看着儿子问道:“你看了啥。”

“我们和附近一个中学一起看的,在他们中学的礼堂看的。电影名叫《我不是王毛》。”

张祥嘀咕一声:“什么怪名字,这电影讲的啥。”

“一个叫狗剩的男的,在少林寺挑水劈柴十年,练了功夫下山。想要娶干爹的女儿,但是因为没有钱,只能卖身当兵。”

张福原原本本的将《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的剧情讲来。这是一部非常现实的电影,讲述的是在农村青年狗剩的成长。

他差二十个大洋盖房子娶杏儿。

国军当一次壮丁给两块大洋的安家费。

他就把自己卖了,然后又在途中逃跑。他反复把自己卖了又反复逃跑,就为了换二十个大洋。

这其中自然有很多诙谐幽默的故事。

可是其中发生的一切幽默和诙谐都诞生在一个抗日的大背景下就显得荒诞而悲凉了。

新四军的指导员发现了狗剩的能力,想拉他参军。可是新四军没有卖身钱,也没有高额的军饷。

狗剩不愿意去。他不想当汉奸,但是他又想赚钱去媳妇。他只想着自己的小家,自己的杏儿。

然后……鬼子来了。全村都被杀了,村民一个一个的都被杀了。这个时候狗剩才知道,他保不住杏儿。

这个自私自利,一直有着小农思想和农民特有的狡猾的小人物在这一刻才明白,没有国就没有家。

“这电影前面可好笑了,可是看到后面,我们全班都哭了。”许是想起了其中的情节,张福有些哽咽。

他十四岁,日据北平时他已经有明确记忆了。他记得那兵荒马乱的年代。

张祥则是喝下最后一杯酒:“别想那些了,现在新中国成立了。日本人被赶跑了,蒋匪军也被赶走了。你小子只要好好读书就行。”

“以后读初中,读高中。大学我不指望你能读了。读到高中就是我张家祖坟冒青烟了。你好好读书,以后你也成一个大工匠。”

最近更新小说